涉密系统集成资质
涉密网络的分级有哪些
涉密网络的分级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涉密网络又称涉密信息系统,是指存储、处理、传输国家秘密信息的网络。
涉密网络的使用:
1.涉密网络使用人员应经过涉密网络保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涉密网络使用和管理人员要签订保密承诺书。
?2.各类涉密信息设备要统一采购、登记、标识和配备,要按照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最高密级明确标注设备的密级,要严格使用、维修、报废、销毁等环节的保密管理。
3.按照最小授权原则,严格用户权限设定和用户登录身份管理,控制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
4.严格信息输入管控、规范文件打印、存储介质使用等行为。将非涉密网络的数据复制到涉密网时,应采取病毒查杀、单向导入等防护措施。
5.定期分析审计日志,对发现的违规或异常行为,应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6.配合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密网络所涉及的场所、环境进行异常电磁信号检测,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涉密网络运行维护服务外包的,应当选择具有相应涉密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的单位,严格界定服务外包业务范围,签订保密协议,加强保密管理。
涉密信息分为几个密级
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涉密信息分为三个密级,分别是:
1.机密:机密级别的涉密信息是指对国家利益、安全和其他重大利益具有重要保密性的信息,泄密可能会导致较大损失。机密级别的涉密信息需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只能在获得授权后才能使用、传输或存储。
2.秘密:秘密级别的涉密信息是指对国家利益、安全和其他重大利益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信息,泄密可能会产生较大后果,需要采取一定的保密措施。秘密级别的涉密信息也需要在获得授权后才能使用、传输或存储。
3.机要:机要级别的涉密信息是指特定领域内的高度机密信息,具有极高的保密性和专业性,通常只有少数的授权人员能够处理这些信息,传输和处理过程中需要采取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非常严格。
不同级别的涉密信息需要采取不同的保密措施,涉密单位和个人必须认真履行保密责任,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确保国家涉密信息的安全。泄密行为将会严重影响国家和社会的安全稳定,需要受到依法严惩。
涉密人员分为几个等级
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
《保密法》第三十五条,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要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实行分类管理。任用、聘用涉密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查。涉密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行,具有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涉密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几类
涉密人员分为“核心涉密人员”、“重点涉密人员”和“一般涉密人员”三级:
1.核心涉密人员的定义和范围:核心涉密人员是指产生、管理、掌握或经常接触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所掌握的秘密一旦泄露,将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害的人员。
2.重点涉密人员的定义和范围:重点涉密人员是指产生、管理、掌握或经常接触机密级国家秘密事项以及除核心涉密人员外涉及绝密级国家秘密事项,所掌握的秘密一旦泄露,将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人员。
3.一般涉密人员的定义和范围:一般涉密人员是指除核心涉密人员、重点涉密人员外产生、管理、掌握或经常接触国家秘密事项,所掌握的秘密一旦泄露,将给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一定损害的人员。
参加涉密层次划分人员的范围是在职职工、返聘人员、借调人员和离开涉密岗位不到3年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