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化和老四化
三步走和四个现代化是什么时候提出来
三步走,是邓小平在1987年4月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同年10月党的十三大确定了该发展战略。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964年12月21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他代表中共中央提出,“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强国”。
全国人大批准了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并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宋庆龄、董必武为副主席,朱德为人大常委员委员长,决定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
全面建设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什么时候提出的
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是1954年提出的。
我国提出建设全面现代化始于1954年一届人大。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
四个方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教育四为方针: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教育的四为方针,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教育四为方针的具体内容
一、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因此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战略决策,就是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的人才。
二、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教育也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奠定学生一生的思想基础。
三、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是历史的需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增强制度自信,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储备能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时代的需要。社会主义现化化建设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增进人民福祉的需要,与时代同进步,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个人梦想,以个人梦想的实现助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四个全面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