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春告知狄仁杰真相视频
当代史学家怎么评价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出任汴州判佐,后在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尽忠职守
676年(仪凤元年),左威卫
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唐高宗要处死他们,狄仁杰却认为他们不应判死罪。唐高宗怒道:“他们是让我作不孝之子,必须要杀他们。”狄仁杰道:“汉朝时有人盗取高庙玉环,汉文帝想要灭其族,张释之直谏道:‘假如盗取了长陵一把土,将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杀一人。陛下的法律悬挂在宫外阙门上,法律规定本来就有差别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让他们去死,这是什么缘故呢?现在误砍一株柏树,就杀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将说陛下是什么样的君主呢?”高宗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几日后,狄仁杰被授予为侍御史。
679年(调露元年),司农卿韦机督建完成宿羽、高山、上阳等宫,狄仁杰以宫室太过壮丽为由上表弹劾,韦机因此被免官。不久,狄仁杰又弹劾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跋扈,请求交付法司审理。高宗下诏宽宥,狄仁杰道:“朝廷虽然缺乏人才,但是却不缺王本立这种人。陛下为什么要爱惜此人,而亏损王法呢!如果一定要宽赦王本立,就请把臣贬到没人的地方,给将来忠贞的人作为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不久,狄仁杰加朝散大夫,又改任度支郎中,并在高宗前往汾阳宫(在今山西静乐县)时,充任知顿使。
治理地方
686年(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在任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深受拥戴,宁州百姓还为他立碑颂扬。当时,右台监察御史郭翰巡察陇右诸州县,弹劾了大批官员。到达宁州后,见颂扬刺史美德的人不绝于路,郭翰对人说:“一到州境内,就知道治理的如何了。”于是向朝廷推荐狄仁杰。不久,狄仁杰被征拜为冬官侍郎。
688年(垂拱四年),狄仁杰充任江南巡抚使。当时,江南之地有很多民间自行设立的祠庙,狄仁杰奏请焚毁1700余所,只留下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不久,狄仁杰改任文昌右丞,又出为豫州刺史。
当时,越王李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则天失败,六七百人受到株连,五千余人没入官籍。司刑使逼狄仁杰行刑,狄仁杰认为判决有误,请求延缓行刑,然后秘奏武则天道:“我本想正大光明的上奏,但似乎有谋逆的人说清之嫌;但是如果我明白什么是对的又不说的话,恐怕违背了陛下您怜悯天下百姓之心。这些人做出谋逆之事并非他们自愿,希望您怜悯他们的不得已。”武则天就下旨赦免了她们的死罪,改为发配到丰州。囚犯们被押至宁州时,宁州父老到郊外迎接,并道:“是我们的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吧?”于是囚犯们相互搀扶着到百姓为狄仁杰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斋戒三日,这才离开宁州。囚犯们到丰州后,又为狄仁杰立碑,以颂恩德。
当时,宰相张光辅率军讨平李贞之乱,部下将士自恃功劳,大肆勒索,狄仁杰一概不予听从。张光辅怒道:“你这州官是要怠慢元帅吗?”狄仁杰说:“祸乱河南的只是一个李贞而已。现在一个李贞死了,而千万个李贞又生了。”张光辅不解其意,狄仁杰道:“您率领三十万军队平定叛乱,但是不能约束士兵,纵容他们的暴行,那些无辜百姓死亡惨重,不忍目睹,这不是一个越王死了而千万个越王又生了吗?况且,那些遭胁迫跟随越王的人,他们势必不愿坚守,等到朝廷军队突然攻来之后,放弃城池归顺朝廷的不可胜数,那些归顺的人顺着绳子从城墙上滑下,城池四周踏出一条条的小路,你为什么纵容那些贪求战功的人,去追杀这些准备归顺投降的人呢?只恐怕冤声沸腾直冲九霄云天!我如能请来尚方斩马剑,就杀了你这罪人,到时我再向朝廷请罪,即使我死了,我的功德也将永远铭记在百姓的心中。”张光辅无言以对,但是却怀恨在心,回朝后便弹劾狄仁杰出言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后出任洛州司马。
被诬谋反
691年(天授二年)九月,狄仁杰升任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对他说:“你在汝南的时候,有很多好的政绩,你想知道是谁中伤你的么?”狄仁杰回答道:“如果陛下认为我错了,我就改过;如果陛下明白我并无过错,这是我的幸运。我不想知道中伤我的人是谁,并把他当做我的朋友,我情愿不知道。”武则天叹服。
692年(长寿元年),来俊臣诬陷狄仁杰等大臣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当时,法律规定,一经审问即承认谋反的人可以减免死罪。狄仁杰下狱后,认罪道:“大周革命,万物惟新,唐室旧臣,甘从诛戮,反是实!”来俊臣得到满意的口供,将狄仁杰等收监,只待来日行刑,不再严加防备。狄仁杰向狱吏借来笔墨,从被子上撕下一块帛,书写冤屈情况,塞在棉衣里,让人送回家去。看守的王德寿丝毫没有怀疑。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远得到帛书后,持信上告。武则天看了帛书,质问来俊臣。来俊臣道:“狄仁杰等入狱后,我并未用刑,假如没有事实,怎么肯承认谋反!”武则天便命人前往查看,来俊臣伪造狄仁杰等的谢死罪表,让使者上奏武则天。
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道:“你为什么承认造反?”狄仁杰道:“我如果不承认造反,已经死于酷刑了。”武则天又问:“那你为什么作谢死表?”狄仁杰道:“我没有写过。”武则天令人拿出谢死表,才知道是伪造的,于是下令将狄仁杰释放,贬为彭泽令。此后,武承嗣多次奏请诛杀狄仁杰,都被武则天拒绝。
再次拜相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契丹作乱,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一时间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任刺史尽趋百姓入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契丹人听闻后,退兵而去。不久,狄仁杰改任幽州都督,获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还在紫袍上书写了十二个金字,以表彰狄仁杰的忠诚。
697年(神功元年),狄仁杰升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当时,朝廷征发百姓戍守安西四镇,以致怨声载道。狄仁杰为此上表劝谏,又建议废除安东都护府、重立高氏为君主,暂停江南粮草运输、抚慰河北。朝廷虽未采纳,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不久,狄仁杰代理纳言,兼右肃政台御史大夫。
请立太子
698年(圣历元年),武则天欲立梁王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宰相们的意见。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大怒。后来,武则天对狄仁杰道:“我梦见下了好几盘双陆都没有赢,这是什么原因?”狄仁杰回答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无子,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姑侄与母子谁更亲?您立庐陵王,那您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宗庙。若立三思,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武则天醒悟,当天便派人到房州迎接庐陵王李显。
不久,李显到达洛阳。武则天把李显藏在帐后,召见狄仁杰。说起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请意切,哭泣不止。武则天让李显出来,对狄仁杰道:“把皇太子还给你。”狄仁杰跪拜叩头,又道:“太子回来了,还没人知道,人言纷纷,怎么才能让人相信呢?”武则天便让李显住在龙门,按礼节迎接回宫,满朝文武、天下百姓都十分高兴。当初,吉顼、李昭德多次请求太子回宫,武则天都不肯答应。只有狄仁杰以母子天性为说词,最终感动了武则天,恢复了唐朝的嗣统。
同年秋天,突厥南下骚扰河北,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元帅前往征讨,并让他便宜行事。突厥杀尽所掠掳的男女达万余人,由五回道退回漠北,狄仁杰追之不及,后改任河北安抚大使。当时,百姓大都被突厥胁从,突厥兵离开后,因害怕被杀就纷纷逃跑或隐藏。狄仁杰上奏皇帝后,赦免河北诸州百姓,使他们回乡生产。
晚年生活ˇ
700年(久视元年),狄仁杰进封内史。不久,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当时,有个胡僧请武则天去参观埋葬佛舍利,武则天应允。狄仁杰跪在马前,劝道:“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皇帝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借此迷惑百姓。况且,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多少侍卫,不是皇帝所应当去的地方。”武则天便在中途返回,道:“我是为了成全狄公的正气。”
武则天对狄仁杰非常敬重,常尊称他为国老,从不直呼其名,对他的退休请求不予批准,还不让他行跪拜之礼,道:“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武则天还免除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道:“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同年九月,狄仁杰病逝,终年七十一岁。武则天闻听后,哭道:“朝堂空了。”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并废朝三日。此后,每当有朝廷大事不能决断时,武则天都叹道:“老天为什么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705年(神龙元年),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追赠狄仁杰为司空。唐睿宗继位后,又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狄仁杰之死真相揭秘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他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狄仁杰之无头将军真相
《神探狄仁杰》中的无头将军案的真相是幕后元凶是太平公主,相关剧情如下:
老百姓不知狄公身份哪里肯信,为了安抚民心狄公只好亮出真实身份,布置随行人员全部留在恩济庄,保护乡亲们的安全,他自己连夜回京面圣。北邙山一座道观,国师王知远正在接待一位神秘的客人,那就是太平公主。
原来太平公主对皇位早有觊觎。宫中又开始闹鬼了,只见武皇挥舞着双手在床上不停地挣扎,乱喊乱抓。内侍春香借故支走其他人去喊太医,自己和另一内侍留了下来。但他们并没有真的照看皇上,而是另有所为。
2023百家讲坛内容推荐
一.先秦
1.李山《春秋五霸》29集
2.《方尔加讲孔子》4集
3.鲍鹏山《孔子是这样炼成的》18集
4.董平《名相管仲》5集
5.傅佩荣《孟子的智慧》9集
6.何毓灵《考古殷墟》4集
7.姜安《战国说客双雄》10集
8.李任飞《名相晏婴》7集
9.李山《战国七雄》24集
10.钱文忠《班墨传奇》3集
11.孙立群《李斯》6集
12.孙立群《范蠡》7集
13.孙立群《吕不韦》6集
14.王立群读《史记》说比干2集
15.于丹感悟心得系列(《论语》、《庄子》)
16.曾仕强《易经的奥秘》15集
17.姚淦铭《老子与百姓生活》15集
18.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36集+1集特别节目
19.刘兴林《春秋战国记》28集
二.秦汉
1.方尔加《汉代国策风云》4集
2.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29集
3.李清泉《英雄项羽》10集
4.刘兴林《大秦崛起》上17集+下13集
5.王立群读《史记》系列(秦始皇、刘邦、文景之治、汉武帝)
6.魏新《东汉开国》21集
7.易中天、王立群《汉代风云人物》32集
三.魏晋南北朝
1.周思源《正说三国人物》9集
2.方北辰《三国名将》31集
3.周思源《千古一后》18集
4.周思源《风云南北朝之苻坚》12集
5.《易中天品三国》52集+4集特别节目
6.韩昇《寻找曹操》2集
7.姜鹏《汉献帝》16集
8.刘强《竹林七贤》13集
9.梅铮铮《解码关公》9集
10.孙立群《从司马到司马》15集
11.赵玉平《麻辣说三国》49集(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
12.于涛《走近曹操》7集
13.王翔《诗歌三曹》8集
四.隋唐
1.莫砺锋《白居易》7集
2.韩昇《风云唐太宗》上下部共24集
3.韩昇《盛唐的背影》25集
4.于赓哲《大唐开国》上下部共36集
5.康震《唐诗的故事》17集
6.梅毅《隋唐英雄传》17集
7.蒙曼《大隋风云》上29集+下29集
8.蒙曼《女皇武则天》32集或者《武则天》32集+1集特别节目
9.蒙曼《太平公主》18集
10蒙曼《唐玄宗与杨贵妃》15集
11.蒙曼《长恨歌》41集
12.孟宪实《贞观之治》12集
13.孟宪实《玄武门之变》8集
14.孟宪实《唐高宗真相》9集
15.莫砺锋《诗歌唐朝》10集
16.莫砺锋《杜甫文化上的意义》2集
19.莫砺锋《白居易》7集
20.钱文忠《玄奘西游记》36集+1集特别节目
21.于赓哲《发现上官婉儿》5集
22.于赓哲《狄仁杰真相》14集
23.于赓哲《大唐英雄传》24集
24.于赓哲《大唐巾帼传奇》14集
25.于赓哲《开元盛世》上17集+下20集
26.王士翔《隋唐考场风云》23集
27.王双怀《大唐贵妃》8集
28.李菁《清官狄仁杰》6集
29.于赓哲《隋唐风云》34集
五.宋辽夏金元
1.杨雨《侠骨柔情陆放翁》10集
2.李强《大宋谜案》10集
3.赵冬梅《千秋是非话寇准》19集
4.赵晓岚《金戈铁马辛弃疾》8集
5.丁牧《宋徽宗之谜》18集
6.傅小凡《走进朱熹》4集
7.康震《李清照》10集
8.康震《苏轼》10集
9.李炜光《正说包公》5集
10.马茂军《大宋名相赵普》10集
11.梅毅《鲜为人知的杨家将》6集
12.孔丹林《陆游系列》4集
13.苏升乾《清明上河读宋朝》8集
14.王启涛《心怀天下范仲淹》3集
15.袁腾飞《两宋风云》30集
16.袁腾飞《塞北三朝之辽》23集
17.赵晓岚《李煜》10集
18.赵冬梅《司马光》48集
19.赵冬梅《名臣包拯》4集
20.荣宏君《翰墨风雅苏东坡》8集
21.王立群读《宋史》系列(宋太祖、宋太宗)
六.明清
1.董平《王阳明传奇》14集
2.方志远《大明嘉靖往事》15集
3.方志远《万历兴亡录》21集
4.傅小凡《崇祯那些年》25集
5.傅小凡《大明疑案》上下部共43集
6.纪连海《正说清朝二十四臣》66集+1集特别节目
(包含多尔衮、和珅、纪晓岚、刘墉、鳌拜、吴三桂、李莲英,只有7人而已,原因不详。)
7.贾英华《溥仪》一10集+二20集
8.李寅《清十二帝后宫疑案》12集
9李寅《雍正和他的甄嬛们》6集
10郦波讲明朝系列101集
(张居正、于谦、王阳明、海瑞、戚继光,张居正有20集和25集两种)
11.马骏杰《郑和下西洋》12集
12.毛佩琦《大明第一谋臣刘伯温》7集
13.毛佩琦《明十七帝疑案》17集
14.商传《明太祖朱元璋》36集
15.商传《永乐大帝》31集
16.隋丽娟《慈禧》27集
17.张宏杰《成败论乾隆》上11集+下12集
18.赵中男《朱棣身后那些事儿》19集
七.近现代
1.张望朝《杨子荣》5集
2.周文顺《焦裕禄》3集
3.《王树增解读辽沈、淮海、平津战役》18集
4.陈毅明《我心目中的陈嘉庚》2集
5.胡金兆《京剧大师程砚秋》3集
6.贾英华《末代皇族的新生》上7集+下14集
7.江英《回首开国大典》6集
8.江英《建军大业》10集
9孔庆东《鲁迅系列》6集
10.李蕾《红旗渠的故事》4集
11.马骏杰《走近林则徐》10集
12.刘金田《改变中国命运的遵义会议》3集
13.吕立新《水墨齐白石》7集
14.吕立新《写实徐悲鸿》7集
15.马骏杰《甲午甲午》2集
16.王树增《军旅作家讲长征》10集
17.张望朝《抗日名将杨靖宇》5集
18.王晓秋《大变动中的中国之甲午风云》2集
八.其他
康震《唐宋八大家》75集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苏轼有10集和18集两种)
李晓《商贾传奇》10